杨十一郎:啥是湿式混合法、啥是颗粒药,啥是栗色药。
国风美少女:洒家来给你解释一下。
随后来一个详细的文档。
杨凡接收了一下,打开一看,原来是这样啊。
恍然大悟。
杨十一郎:颗粒药有啥好处呢。
国风美少女:稳定,结合好,不会因搬运振动而失效。
粉末状的药在枪管内受力时很容易挤压在一起,这样在点火时会因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好多没有燃烧的药跟着子弹喷出枪膛。
这降低了药的威力。
浪费严重,抬高了军费成本。
早期枪手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都会避免将药装填的太紧,但太松也不行,因为这也会降低药的威力。
最好的操作就是在往枪膛里装药时故意不装太满太紧,不过这虽然可以挥出药的威力,但对枪手的经验和技巧要求很高,普通人难以学会。
颗粒药空隙大,氧气充足,燃烧充分。
燃烧持续好,能量稳定输出不容易炸膛。
索伦大帝:后来药进步了,枪就可以做的长了,增加了射程。
英国人做过实验,使用的是世纪晚期配方。
药分别采用干式混合法和湿式混合法配成,子弹则分为铅弹丸和钢弹丸(中世纪晚期被当作穿甲弹使用)两种。
射击的靶标则是毫米的软钢板,射击距离为米。
干粉混合的药哑火相当高,四分之一的哑火。
弄湿了搅拌做成的药则哑火率极低。
湿式混合的药表现更可靠,测试中哑火率低于o,而且燃更快,枪口初更高。
测试中,铅弹的初波动很大,这可能是铅弹不规则的外形导致的。
在测试中现火门枪在米的距离上还算是准确,但过这个距离就不清楚了。
代表世纪晚期火门枪的英寸火门枪枪口初要比代表世纪火门枪的英寸火门枪高出o,这主要就是火药的进步。
而且英寸火门枪次击中钢板,却没有一次击穿钢板。
o英寸火门枪次击中钢板,只有次洞穿。
而英寸火门枪次击中钢板,有次洞穿了钢板。
也就是说你的九节连铳最前边的装弹要距离枪口不低于毫米才能保证威力。
而且使用距离不要过十米,否则就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
杨十一郎:明白了,这么说我的设计是失败的。
索伦大帝:不见得,我觉得你的设计还是有很大价值的,只是定位错了,使用的场合不对。
第一步兵近距离搏斗时,九节连铳的精确射程过长矛的长度,而且火力连续威猛。
还是有很大价值的。
建议你给这个枪装上护木和枪托。
单纯当做步枪来使用,用枪托抵肩射击,另一只手就可以解放出来点火。
而且有护木也不烫手。